收获何须问季节――访美设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8浏览次数:147

    梁敏80年代毕业于数学专业,从事过高校校报工作,担任过系团总支书记,后专任高校德育教师。上世纪“下海潮”中开过广告公司、做过外资企业的包装设计师。学校合并后在校办负责接待工作,筹建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任处长并招收了第一批留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人生流转和岗位变迁背后,有一种情怀始终不变,那就是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梁敏怀揣童年对方块字的梦想,40多年如一日在中国书法天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直到三度被推选为宜春市书协副主席,2011年被推选为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2012年被任命为宜春学院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评为江西省首批书写教育专家。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继2012年获得“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之后,梁敏入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那么,人生需不需要问收获?梁敏的收获观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敏。
 
    5月9日,记者来到科技楼三楼。与梁敏简单寒暄后,我们就切入正题。梁敏之与书法不仅仅是个人爱好,个人情缘,更是一个书者的人生理念。作为一个书者,对书法的领悟、解读和历练既是对人生意义的解读和修养方式,也是对书法传承和布道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高校教育者,他一直以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理念在书法教育的天地中默默地耕耘。在“无利不起早”的功利价值主导社会,淡忘收获甚至不言收获,无异于唐吉坷德。但是,人生的价值恰恰是因为梦想而让人无法估量,人生的境界也因为不言收获而让人难以企及。但是对不言收获的人,收获往往在不言之中悄悄来临,收获甚至会在不遇季节接踵而至。这就是梦想之歌的衍生之道,这就是理想之花的绽放定律。
 
                                          梁敏进行书法创作
 
24年执教书法 勤于耕耘不问收获
     梁敏,出生于我国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故里新余罗坊,从小受其父影响习研书法。初习颜柳,转学苏、黄、米,后力追“二王”,凡三十余载,临池不止。2010年梁敏调到美术与设计学院担任党总支书记并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作为一名书法教师,作为一名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教育和管理者,新的工作变动,逼得梁敏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定位。新的角色应该有什么担当?几十年来,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以对高教事业的无比热爱,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以爱生如子的大爱情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传播人才,实践着他的人生价值。但是,专业书法人才如何培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缺少书法基本理念,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缺少基本功。对这些学生如何培养?他为此总结了一套“悟练”教法,并亲自施教。早在90年代初梁敏就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书法者。如今,学生们大都活跃在北京、上海、南京书画界或教学或创作或经营,有的已身价过亿。2012年他培养的学生第一次参加江西省第六届书法临帖大赛。在上万人参赛的情况下,一次创造9人同时入选的记录。其中一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一人获优秀奖,创造了宜春学院乃至整个江西高校的获奖记录。这些同学不仅是第一次参加省级大赛,而且,学习书法的历史不到一个月。创造这样的记录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几十年教学的积累,靠书法教学的独特方法。没有几十年教学的沉淀,没有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记录,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
若欲布道必先得道
     为了加深书法理论涵养,提高中国书画理论水平,1996年和1999年梁敏自费先后到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书法与中国山水画。特别是2004年通过考试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中央美术学院师从书法创作先锋派代表人物、中国书法理论权威、中央美院书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作书画比较研究。在一年的访学期间,梁敏潜心读书,专心临帖,闭门修炼。每周导师与他会面除检查其临帖还须谈读书心得。为此,在北京买下的书托运回家足足有13箱之多。从此,师生每每见面乃至访学回校后多年来的电话交往都是从谈读书开始的。
     创作、教学外,梁敏一直关注书法理论的梳理和研究。2005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第一部书法专著《中国书法》。这部专著积其几十年对书法的理解,从书法史到书法创作,从临帖心得到教学领悟,洋洋洒洒40多万字道出了他对书法之道的尊崇。这部专著不仅完成了他对中国书法史的一次游历,也是其对中国书法的一次系统梳理,是其对书法的一次学术总结。该专著2011年被评为宜春市社科成果一等奖。2012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第七期上发表了“米芾集古字辨析”的理论文章。特别是师从邱振中教授后,梁敏对书法理论有了新的理解,对书法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为学校日后开办书法学专业做好了理论和思想准备。他认为传承书法之道不仅要在理论上贯通,而且还要在书法创作上具有功力和特色,否则,道亦无道。不能行走在大众之间的道是难以传承的。细究梁敏书法,其作品渊于“二王”,以其“端雅灵动”为特色,食古而出新,外秀而慧中。其作品不仅在本地进入名家视野,禅师方丈、达官显贵广为收藏。梁敏书法创作作品获奖甚多,2007年梁敏获得江西省首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2011年在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书法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010年被推为江西省首批书写教育专家。这些为学校日后开办书法学专业树立了师资标杆,定制了培养规格。
把推广书法艺术、为地方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
     高校的社会职责之一是社会服务。梁敏在普及书法文化、推广书法艺术方面做到了服务社会有作为、有能力、有水平,在宜春市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宜春市知名书法家。宜春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他连续三届当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了传播书法文化,他多次到村文化中心宣传书法,指导农民习字临帖,举办新农村建设农民书法作品展。为了帮助农家营造节日氛围,他十几年来坚持义务写春联。每年所写春联上百联。在袁州区建设“书法之乡”活动中,梁敏更是不遗余力。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乡镇去举办书法讲座,义务培训农民学习书法。他和很多农民成为书友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此,2012年中国书协把“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的殊荣授予梁敏,表彰他对推广书法文化的贡献。
新的历史起点 新的专业高度
     2012年6月宜春学院中国书法研究院成立。中国书法理论权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受聘为院长。刘恒、石开、黄�、吴行、李木教、毛国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书法家受聘为宜春学院客座教授。从专家的阵营看确实是一个高级别的研究机构。2013年4月美设学院申报的书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作为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和书法学本科专业负责人,中国书法研究院成立和书法学专业被批准标志着梁敏的书法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记者问及书法学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是什么时,梁敏是这样说的:“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学好书法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书法学专业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明道、修德、弘艺’。书法学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书法文化,传播书法艺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国学底子,具备书法创作、书法鉴赏和书法教育能力的书法教育者。”
     梁敏一路走来人生感悟颇多。看似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人生的坎坷曲折。但是,由于心系书法,心无旁骛,坚定对书法的追求,因而心路直通梦想之地。当坐停人生的某个驿站时,“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人生收获的是一种心情,收获的是一份喜悦。如果把教育比作耕耘的话,收获不问季节传递的不仅是禅机禅理,也是教育信念。问季节的教育是“术”的训练,不问季节的教育才是“道”的教育。教育的理想其实就是在收获不问季节的信念中,坚信教育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梁敏以他40多年的书法履历诠释着这一朴实的真理。
 
 
                                                                                   
                                                   记者:袁